自駕遊分享 – K-CAR

Honda N-Box
圖: Wiki

K-CAR 係取自漢字中軽自動車嘅字頭K演變出黎,外貌通常以「圓形、方形、梯形」為主,車牌更會用黃底黑色(自家用)或黑底黃字(商業用)去表示。喺日本自駕時,會經常見到K-CAR行走,究竟點解K-CAR喺日本咁受歡迎,今次就分享一下。

自家用 & 商業用
圖: Wiki

其實喺日本交通法內,軽車係有分:

軽二輪(125cc↑250cc↓嘅電單車)
軽三輪(660cc↓嘅三輪車)
軽四輪(660cc↓嘅汽車)

不過外國人通常一講K-CAR就只會諗到輕形汽車,所以本編都會以輕形汽車為主。

日本作為「萬稅之都」,汽車稅當然係走唔甩。K-CAR就係為咗配合日本汽車稅以出現嘅產物,而要乎合K-CAR要求,必須要:

  1. 長度3.4米↓
  2. 寬度1.48米↓
  3. 高度2米↓
  4. 排氣量660cc↓
  5. 乘車定員4位↓
  6. 貨物載貨量350kg↓

乎合以上各項,先可以稱為K-CAR (連Mini Cooper都因為排氣量超過660cc而唔可以叫K-CAR)。

K-CAR唔單止喺汽車稅方面有優勢,連強制保險嘅保費,都比一般私家車平好多。同時,因為日本要買車,係需要車主提供「車庫証明」及「印鑑証明」証明車主有自己地方放置汽車,但如果係K-CAR,係可以豁免車庫証明。加上只有660cc關係,油耗方面都非常出色,比混能車更有過之而無不及。車價方面都相當平,就連行收費道路嘅價錢都比普通汽車平。所以K-CAR喺日本各地都相當受歡迎。

雖然K-CAR夾雜住:價錢平、油耗低、輕巧易操作等優點,但如果係自駕遊,都有唔少缺點。

  • 起步慢、上斜無力
因為K-CAR只可以用0.66L引擎,馬力最高只有64匹,0-100要15秒以上,排氣量仲要得660cc,所以每次加速都相當難受,更唔好提喺高速公路上面俾後車推嘅問題,完全有心無力。上斜時更加過份,K-CAR最大輸出只有47kW,當車內開住冷氣時,上斜係完全拉牛上樹嘅感覺,極度影響駕駛感。加上載貨量得350kg,坐滿人加埋行李後,更加無力。

  • 車內空間不足
    圖: Google
雖然K-CAR高度可達到兩米高,但車長只有3.4米 (連出名細架嘅jazz都有4米長),當坐滿人後,都冇乜空間可以放行李。車箱同引擎位置相隔比較近,所以車廂都頗嘈。

  • 安全性普遍比較弱
而最令人擔心就係安全性,因為車頭短,當發生同前車碰撞時,緩衝空間就會減少。根據日本自動車事故対策機構JNCAP報告,大多K-CAR喺面對碰撞時嘅評分只有75-80之間,而常見嘅Honda Fit、Toyota Aqua等評分均喺85以上。

  • 唔環保
只有660cc嘅K-CAR,竟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000cc嘅普通車仲要多好多。亦因為咁,日本曾經就660cc嘅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草擬加設「自動車環境稅」,不過就因為國內太多弱勢社群用K-CAR關係,所以此案遲遲未拍板。

一直都有唔少朋友查詢本店有冇K-CAR提供,本店亦都因為咁去做過唔少research同試駕,但結論係,為咗提供優質駕駛感、安全性、環保等俾客戶,本店唔會提供K-CAR租借服務,希望睇完本編嘅朋友,都考慮清楚係咪真係用K-CAR去自駕遊。
PS. 去沖繩的話,記得搵我哋租車 

#沖繩旅遊 
#沖繩
#自駕遊
#香港人
#Okinawa
#o_rentkuruma
FB: 
老hike都移民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親友同行之選 - Toyota Sienta

關於我們

親友同行之選 - Toyota Noah